栏目分类
【传统文化】33副数字联详解,原来对联还有如此妙趣
发布日期:2025-04-12 11:26    点击次数:165

一人一生 一个图书馆

为你积累的知识安一个网上的家

图片

【传统文化】33副数字联详解,原来对联还有如此妙趣  数字联是一种利用数字进行对仗和构思的楹联形式。它巧妙地将数字嵌入联句中,通过数字的排列组合、对比映衬等手法,形成独特韵味和意境。  数字联不仅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还能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  数字联妙在何处?请先看看下面33副对联。

图片

—01—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宋代布衣宰相吕蒙正曾撰写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  对联寓意“缺衣少食没东西”,生动描绘了吕蒙正早年贫苦的生活现状,他以这副对联坦然面对困境,后来高中状元,仕途一帆风顺,最终位极人臣。—02—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这副对联是清代书法家孙墨佛为武侯祠所题,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和人们对他的千古缅怀。“一诗二表三分鼎”指诸葛亮的《梁甫吟》一诗、《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二表,以及他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功绩;“万古千秋五丈原”指诸葛亮逝世之地五丈原。—03—  一心为民,二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  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居得范,十分廉明。  横批:福荫百姓。  如果从正面来理解这副对联,国家有这样的官真是太好了!老百姓真是太欢迎了!  “一心为民”强调官员应以民众利益为重,“二袖清风”形容其廉洁奉公,没有贪腐之念。“三思而行”倡导决策前深思熟虑,避免轻率行事。“四方太平”是官员治理下的理想社会状态,“五谷丰登”象征着国家繁荣、百姓富足。  “六欲有节”指官员应节制个人欲望,保持清醒头脑。“七情有度”意味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有分寸,不偏激。“八面兼顾”要求官员考虑周全,不偏袒任何一方。“九居得范”指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高尚品德,成为典范。“十分廉明”是对官员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最高赞誉。—04—  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  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  横批:苦熬万民。  这副对联以讽刺和批判的口吻回应上一副对联,描绘了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后却变得贪婪自私的官员形象,横批“苦熬万民”更是对这种行为的严厉谴责。  上联说某人通过长期的苦读和多次考试,终于获得了一个七品官职,实属不易。然而,接下来的“六亲不认”却揭示了他在获得权力后,变得冷漠无情,甚至不顾亲情,这是一个明显的讽刺和转折。  下联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官员的贪婪和自私。“五官不正”暗指其相貌丑陋或品德不正,“四蹄不羁”比喻其行为放荡不羁,不受约束。“三餐饱食”暗示其生活安逸,却不顾百姓疾苦。“二话不说”指他毫不犹豫地追求个人私利。“一心捞钱”直接点出了他的贪婪本质。—05—  一叶孤舟,坐二三个墨客,启用四浆五帆,经过六滩七弯,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年一定要中‌。  这副对联是明代才子徐渭在赶考迟到时的机智应对,既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他的自信与幽默。  上联生动描绘了徐渭赶考的艰辛过程。他乘坐一叶孤舟,与二三位墨客同行,虽然启用了四浆五帆,但途中却经历了六滩七弯,历尽八颠九簸,最终还是迟到了,以“十分来迟”作为总结,既表达了遗憾,又不失幽默。  下联回顾了他的求学经历。十年寒窗苦读,进过多家书院,抛却了七情六欲,专心攻读五经四书。虽然经历了多次考试,但依然坚信自己今年一定能中榜。下联展现了徐渭的坚定信念和自信。—06—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读了八九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据传,这副对联是苏东坡在应对主考官的考验时所展现的机智与才华。对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数字运用,既表达了苏东坡赶考的艰辛,又展现了他坚定的决心和自信。  上联描述赶考的艰难旅程。乘坐一叶小舟,与二三位考生同行,经过数日的水路颠簸,终于到达九江,但遗憾的是已经迟到了。“七颠八倒”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十分来迟”是对这一结果的无奈总结。  下联回顾求学经历。十年寒窗苦读,积累了大量的诗书知识,为了考试,赶赴了多个考场,经历了多次的往返和等待。尽管过程艰辛,但依然坚定信念,表示“一定要进”(考场或仕途)。  数字的运用不仅富有节奏感,还巧妙地表达了苏东坡的决心和毅力。—07—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这副对联是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赞美,挂于四川成都武侯祠内,体现了后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一生惟谨慎”是对诸葛亮性格的总结,他行事谨慎,考虑周全。“七擒南渡”指七擒七放孟获,平定南中的事迹,展现其智慧和谋略。“六出北征”是指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努力,虽然未能成功,但体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何期五丈崩摧”指他逝世于五丈原的遗憾,“九伐志能尊教受”是对他北伐虽未成功,但其志向和教诲仍被后人尊崇的肯定。  下联“十倍荷褒荣”表达了对诸葛亮所受荣誉的赞美和感激。“八阵名成”指他创造的八阵图,不仅是一种军事阵法,也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才能。“两川福被”是指他治理蜀汉,使得益州和汉中地区百姓受益,生活安定。“所合四方精锐”指的是他能够团结和指挥各地的精锐部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三分功定属元勋”是对他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功绩的肯定,认为他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元勋。—08—  驾一叶扁舟,荡二双浆,支三四片蓬,作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开二人小店,摆一张桌,放七八只凳,来三四买主,喝五两酒,吃六盘菜,付钱十元找回九分。  相传这是一位文人墨客与一位少年船夫之间的巧妙对答,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对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确的数字运用,展现了船夫划船的场景和小店经营的情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趣味性。  上联描述了船夫驾船的情景。他驾驶着一叶扁舟,用两双浆划船,船上支着三四片蓬布遮阳挡雨,载着五六位客人。他们经过七里滩,到达八里湖,此时已经离开了九江十里远。上联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和动作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船夫驾船行驶在江河之上的画面。  下联描绘了小店经营的情景。这家小店由两个人经营,店内只有一张桌子,却摆放了七八只凳子供客人坐。有三四位客人来到店里,他们喝了五两酒,吃了六盘菜,总共付了十元钱,找回了九分钱。下联中数字的运用和场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小店经营的繁忙和热闹。—09—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这副峨眉山仙峰寺对联巧妙运用了数字和汉字的多重含义,形成了一种富有哲理和文学美感的表达。  “北斗七星”本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七颗明亮星星的集合,常被视为指引方向的标志。“三四点”来暗示星星的数量。“三加四等于七”,这里的“三四点”实际上指的就是北斗七星中的七颗星星,但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和富有诗意。  “南山”常被视为长寿和永恒的象征。“万寿”是对长寿的极致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无限向往和敬畏。“十千年”是一个庞大的时间单位,用来形容寿命之长,几乎达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十乘以千等于万”,更趣味地强调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无尽。—10—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佳人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这副对联是苏小妹与佛印和尚之间的一次机智对答,展现了苏小妹的文学才华和对数字的巧妙运用。  上下联均用乘法,“五百”之倍是千,“一”之两倍为“两”。—1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这副对联在数字的运用上极为巧妙,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又巧妙地描绘了大明湖及其周边景色的特点。  “四面”和“三面”是两个关键的数字表述,形容大明湖周边环境的广阔与丰富。大明湖四周荷花盛开,周边柳树环绕,三面四面,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一城”和“半城”同样是数字的运用,形容济南城与大明湖之间的空间关系。“一城山色”将济南城周围的群山纳入画面,展现了山城的独特风貌。“半城湖”是对大明湖在济南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形象描述。—12—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杆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摘自青岛崂山钓鱼台。  整副对联通过数字和意象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幅宁静、孤独而美丽的钓鱼图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13—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摘自湖北隆中三顾堂。  “两表”指诸葛亮所写的两篇著名文章——《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三顾”指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他的故事。  “一对”指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进行的一次著名的对话,即“隆中对”。  “足千秋”意味着这次对话的影响深远,足以流传千古。  整副对联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战略才能。—14—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整副对联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热水瓶这一日常用品赋予了人性化的特质和深刻的寓意。—15—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对联作者是清人顾复初。  深秋时,树木经过春夏的繁茂生长,到了秋天树叶开始凋零,只剩下枝干和少量的叶子。这种景象给人以瘦劲秀挺之感,虽没有了春夏时的繁枝茂叶,却更显得清新脱俗、简洁明快。  早春时节的花朵,敢于突破常规、独树一帜,引领新的风尚。—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作者:清代林则徐。  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成百上千的河流,是因为它拥有广阔的胸襟和容量。大海比喻人的胸怀和气度,强调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只有能够接纳和包容不同的人、事、物,才能不断壮大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  悬崖峭壁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刚劲有力,是因为它们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杂念。悬崖峭壁比喻人的品格和意志,强调一个人要想保持坚定的立场和刚强的意志,就必须克服内心的欲望和杂念。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才能不受外界干扰,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数字百、千强化了对联关于包容与刚强的核心理念。

图片

—17—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上下联蕴含着数学与文学的双重韵味。  “花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的是六十岁,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六十年为一甲子,故称为花甲。  “古稀”指的是七十岁,来源于杜甫的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上联的算式:2×60+3×7=141;  下联的算式:2×70+1=141。  需要注意的是,对联中的算式和年龄隐喻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和文学性而设置的,不必过于纠结其数学上的精确性。在欣赏这副对联时,我们更应关注其文学韵味和所传达的美好寓意。—1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对于每一顿粥、每一顿饭,我们都应该思考它们来之不易,是经过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才得到的。  同样地,对于每一根丝、每一缕线,都应该时常牢记,这些物资的生产过程也是非常艰难和珍贵的。  数字一、半的重复使用,是在告诫我们要珍惜粮食和物资,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和来之不易,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任何资源。—19—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一夜被分为五个时段,半夜时分正好是二更半。  从七月到九月这三个月被称为秋天,其中八月正好是中秋节所在的月份。  对联中多个数字的运用,突出了时间和季节的特点,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时间和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精确把握。—20—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  上联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景致:这里有三分水域,二分竹林,再加上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构成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三分”、“二分”不仅仅是数量的描述,更是对自然景物布局的巧妙安排,“添一分明月”让整个景致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下联转向了对建筑的描绘,并引入了更广阔的视野:从五步之遥的楼阁,到十步之外的亭台,都可以远眺到那奔腾不息的百步大江。“五步”“十步”和“百步”不仅描述了距离的变化,更暗示了从近及远、从小及大的空间层次感。  将上下联结合起来看,整副对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景物与人文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21—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这副对联与清代李元调所作的二首诗有很大关联。原诗如下:  其一: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其二:月儿十九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二月怀抱一枕眠。  对联巧妙地融合了李元调所作的两首诗的内容,并以更加复杂和富有层次的方式进行了扩展和重组。还通过数字的运用和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人的赞美和对人才的调侃。—22—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明代杭州知府自诩才情,听闻徐文长之名,便邀其对联。知府吟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意在炫耀杭州六和塔之壮观。徐文长听后不语,仅举起一手轻摇。知府误以为其对不出,追问之下,徐文长笑答:“你口出上联,我则以手对下联——'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巧妙以手应对,知府顿时哑口无言,对徐文长的才情佩服不已。  后人又有将此联改为: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23—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古代一书生在豆腐店邂逅店主之女,两人情投意合。书生因学业欲离,留上联“氷冷酒,壹點、兩點、三點”给小姐,约三日对出则许婚。小姐三日未果,书生离去。后书生功成名就归来,却得知小姐因思念病逝。其坟上开满了丁香花,书生顿悟“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乃小姐以对联回应。一段情缘,以花为媒,凄美动人。  上联中,“氷”(bīng)的偏旁为—点(水);“冷”的偏旁为两点(水);“酒”的偏旁三点(水);  下联中,“丁、香、花”三个字的字头分别与“百、千、萬”三个字的字头相同。—24—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这副对联是清代九江关总督唐英为苏州的“三笑亭”所题,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哲理,表达了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万物皆具佛性的佛教思想。—25—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此联是纪晓岚贺乾隆八十寿联。  “龙飞五十有五年”:指乾隆皇帝在位五十五年,如龙在天,威严而辉煌。  “庆一时”:指此时正值庆典之时。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数”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与天地相应。此句寓意乾隆的统治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  “五事修”:指貌、言、视、听、思五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体现了君主的贤明。  “五福备”: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俱全,人生圆满。  “五世同堂”:指家族中五代人共同生活,是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的象征。  “五色斑烂辉彩服”:指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形容庆典上服饰华丽多彩,熠熠生辉。  “鹤算八旬逢八月”: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鹤算”比喻乾隆皇帝的高寿。八旬即八十岁,逢八月指其寿辰正值八月。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用夸张的手法表达长寿的美好愿景,寓意乾隆皇帝的寿命如同八千年的春秋一样漫长。  “八元进,八恺登”:八元和八恺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寓指贤才辈出,国家昌盛。  “八音从律”: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寓意音乐和谐,国家安泰。  “八风缥缈奏丹墀”:八风指八方之风,丹墀指皇宫中的红色台阶,形容在皇宫中奏响的音乐如同八方之风般缥缈悠扬,为乾隆皇帝的寿辰增添喜庆气氛。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通过丰富的数字和象征意象,表达了对乾隆皇帝长寿、贤明、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纪晓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26—孤舟两浆片帆,游遍五湖四海;一塔七层八面,观尽万水千山。  祝枝山对沈周联。  一叶小舟,配备着两只船桨和一张帆布,就这样简单而自由地航行在广阔的江湖之上,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孤舟”、“两浆”、“片帆”,勾勒出一幅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画面,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下联以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为视角,这座宝塔共有七层,每层都有八个面,可以全方位地俯瞰和观赏周围的景色。通过这座宝塔,人们能够一眼望穿万水千山,尽览天下美景。—27—风吹桌上烛,流一半,留一半;日照檐头冰,掉三根,吊三根。  上联“流一半”寓意着蜡烛的蜡油在受热后流淌,形象地说就是“流”了一部分。“流”也暗含时间的流逝和蜡烛燃烧的消耗。“留一半”指蜡烛虽然燃烧了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保留未燃,“留”与“流”谐音,形成了巧妙的双关。  “掉三根”:在阳光的照射下,冰凌受热融化,有些冰凌因此掉落。“吊三根”指仍有一些冰凌未融化,依然悬挂在屋檐上。“吊”与“掉”谐音,同样形成了双关。—28—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这副对联是明代蒋焘所写的一副情景数字联,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性。  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和方位词,以及生动的情景描绘,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上联描述的是冻雨洒在窗户上的情景。“冻雨”指在寒冷天气中凝结成冰粒的雨,它洒在窗户上会形成冰花或水珠。“东二点”合成“冻”字,“西三点”合成“洒”字,形象地表现出冻雨在窗户上形成的点状分布。“二点”和“三点”既指数量,也隐含着形状和方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下联描述的是切瓜分客的情景。“横七刀,竖八刀”形象地描绘切瓜的过程。“七刀”和“八刀”的数字运用,将切瓜分客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29—车千乘,马千匹,强弩千张,统百万雄师指麾如意;酒一斗,茶一瓯,围棋一局,约二三知己畅叙幽情。  对联题于北戴河沈园。  上下联各自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上联描绘的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而下联展现了闲适的文人生活。  “车千乘”“马千匹”“强弩千张”通过夸张的数字强调了军事力量的强大,“统百万雄师指麾如意”进一步突出了指挥者的权威与从容。“指麾如意”形象地描绘了指挥者如同下棋般轻松自如地调度大军,展现了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下联转向了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酒一斗”“茶一瓯,通过简单的物品描绘了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围棋一局”增添了智慧与雅趣的元素。“约二三知己畅叙幽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精神共鸣,展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志趣。—30—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夫人。  这副对联以极其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西汉名将韩信一生的关键节点和命运转折,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生的沧桑。  “成败一知己”,指韩信的成功与失败都与他的知己——萧何有着密切的关系。韩信最初在项羽军中默默无闻,后因萧何的慧眼识才,极力向刘邦推荐,才得以被重用,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韩信的败亡也与萧何有关。当刘邦对韩信的猜忌日益加深时,是萧何设计骗韩信入宫,为吕后诛杀韩信提供了机会。因此,可以说韩信的成败荣辱,皆系于萧何一人之手,故曰“成败一知己”。  下联“生死两夫人”,则是指韩信的生命轨迹与两位女性有着不解之缘。第一位是漂母,韩信早年穷困潦倒时,曾受到漂母的接济与照顾,可以说是在生死边缘被救了一命。另一位则是吕后,她最终设计杀害了韩信,结束了他的生命。因此,韩信的生与死,都与这两位夫人(尽管吕后并非以夫人的身份直接出现,但在此对联中作为象征性的指代)有着直接的联系,故曰“生死两夫人”。  这副对联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巧妙地勾勒出了韩信一生的主要经历与命运轨迹,既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命运思考。—31—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  明朝人胡居仁先生自勉联。  这副对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是明朝人胡居仁先生用以自勉的佳句,蕴含了深刻的学习与人生哲理。下面是对这副对联的详细解释: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这里,“三更眠五更起”形容的是极度勤奋、刻苦学习的状态,即深夜才睡,凌晨即起,用以形容人非常勤奋。然而,胡居仁先生在这里却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如果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学习,那么就不必追求这种极端的生活方式。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真正的学习进步不在于表面的刻苦程度,而在于内心的坚持与毅力。只要有恒心,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去学习,同样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则是告诫人们要避免学习上的忽冷忽热、不能持之以恒。这里,“一日暴”指的是突然间的热情高涨,非常努力地学习;“十日寒”则是指随后的松懈和放弃。胡居仁先生认为,这种时而努力、时而懈怠的学习方式是最没有益处的。因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如果时而热情高涨、时而冷淡放弃,那么最终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持之以恒在学习和人生中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避免忽冷忽热、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进步。同时,这副对联也体现了胡居仁先生对于学习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智慧的总结。—32—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上联为数学家华罗庚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所作。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添旅行乐趣,华罗庚便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此联全用“双联”修辞格,“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总分结合。—33—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还有一个延续四百多年的数字联,以数字对联,生动有趣,令人记忆犹新。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  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目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四百多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纵观以上33副数字对联,不难发现,数字对联的妙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比与呼应:数字在对联中的运用经常形成明显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对联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二是夸张与强调:数字的夸张和强调手法能强化氛围,使人更能感受到对联所传达的情感。  三是象征与隐喻:数字常被用来进行象征和隐喻,增加了对联的深层含义。  四是幽默与诙谐:数字的运用有时也能产生幽默效果,让人会心一笑。  五是对仗与工整:数字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展现了其精妙的韵律美。  数字对联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请朋友们在评论区多提富贵意见。谢谢阅读。  (来源:经典阅读进行时)

图片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Powered by 红星美凯龙怎么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